五問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
安徽杰瑞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運營管理平臺是一款集運營大屏、電樁管理、預警管理、訂單管理、充值、充電、賬務統計、收費設置、用戶管理、電卡管理、商戶設置、互聯互通管理、報表分析統計、電站維護、收費方案設置、商戶注冊、認證審核、提現管理、系統權限管理等功能的新能源汽車樁運營管理平臺。
2023年1月,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購置稅補貼政策正式退出,“鯰魚”特斯拉頻繁調價攪動車市,以及春節假期等因素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同比微降。
2月20日,中汽協方面表示,在新能源汽車主要品種中,與去年12月相比,三大類品種產銷均呈明顯下降。
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能否繼續增長?
“(補貼)退坡之后會有一段市場的回調期,因為部分消費會在退坡之前被提前釋放,但影響可控,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繼續增長的趨勢不會因此而改變。”2月17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交流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表示,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達900萬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動力電池創新聯盟理事長董揚也認為,電動汽車仍處于高增長階段。
2023年起,國內實施了十余年的新能源汽車“國補”政策正式退出。補貼退出后會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苗圩認為,補貼的退出可能會導致一些消費被提前釋放,這會對今年一月份,甚至是對今年上半年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影響可控。
“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繼續增長的趨勢不會因此而改變。”在苗圩看來,政府補貼退出后,“雙積分”政策等仍在支持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他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很有可能超過30%,達900萬輛。
“無論是在全球還是中國市場,電動汽車的增長仍然處于高增長階段。”董揚表示,相比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接近100%的增長率,即便今年增幅50%,也仍是相對高位增長。企業的市場環境會越來越好,供需越來越平衡。
二問:新能源汽車產能是否過剩?
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連續8年全球第一,提前3年完成“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5%”的目標。在市場快速發展和車企競速產能擴建中,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否產能過剩?
苗圩認為,現階段,總體上看我國新能源汽車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202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能達到1000萬輛,當年產量只有300萬輛。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迅速升至近700萬輛,若無2021年的產能基礎,2022年無法實現這樣的超預期增長。
但同時他指出,新能源汽車產能在不同地區不同企業間有區別,有些地區有些企業產能利用率高、產品供不應求,有些則產能利用率很低,產品銷不出去。
苗圩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速增長,2022年滲透率達25.6%,傳統燃油車低速增長是大勢所趨,兩者之間形成了此長彼消的替代關系,真正需要關注的是燃油車產能過剩,思考怎樣消化這些過剩的燃油車產能。
三問:行業準入如何有序管理?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吸引了眾多新入局者,地方政府也加大對新能源汽車招商立項,投資熱度居高不下。但同時,賽麟、拜騰等項目的爛尾問題也引發了諸多關于行業準入和造車資質的討論。
苗圩認為,在市場準入上,可以借鑒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監管的改革,從審批制改為注冊制,市場有進有出,就會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在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問題上,地方政府要把好關,把投資形成產能這件事交給企業做。不要把準入資質變成一個可以買賣的“殼”。要用新方法支持發展,防止盲目建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狀況的出現。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不能用老觀念去理解新產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創新者、投資者看到機會所在,愿意用自己的真金白銀參與,政府宜持開放態度,大量企業的參與將會縮短行業整體試錯過程,對產業發展有益。經歷蜂擁而入和大浪淘沙的過程后,留下的企業將最終脫穎而出,產業集中度逐漸上升。
四問:“貴電”是否會有所緩解?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爆發,鋰、鎳等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成為行業快速發展面臨的挑戰。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認為,鋰供需緊張問題正在不斷緩解。
他指出,鋰資源價格主要還是由供需決定。由于我國電動汽車和動力電池總量都已相當大,未來增長率會大幅下降。預計2023年動力電池增長率從150%下降一半左右,我國鋰離子電池總出貨量增長率也將從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出貨量接近10億千瓦時。動力電池需求增長率會下降,需求緊張局面會大幅緩解。
在歐陽明高看來,今年下半年,鋰價格將降至35元萬/噸-40萬元/噸,較為合理的價格平衡點可能在20萬元/噸左右。
五問: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發展?
“電動汽車是做強中國汽車產業的必由之路。”陳清泰表示,我國“換道先行”,深刻改變了中國在世界汽車產業中的競爭地位。
對于下一步的發展,他認為,汽車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局限于電動化,還應該充分發揮中國在信息化、網聯化、智能化、人工智能、共享出行等方面優勢,加強網絡協同。
陳清泰表示,這場汽車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支撐這場汽車革命的是新能源和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倒逼這場汽車革命的是拯救地球減少碳排放。汽車革命要實現的應該是綠色出行,要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減少交通傷亡,改變出行的體驗。因此電動化只是這次變革的1.0,要充分釋放未來汽車的電動化、綠色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造福社會的潛能,還有賴于網聯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務的創新。
他強調,要讓電動汽車與新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實現融合和對接,未來的電動汽車將是存儲和消納綠色能源的基本單位,是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基本單元,是把新一代移動通訊、共享出行連接在一起的節點,從而推動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設,較大程度上來破解長期困擾我們的能源環境、城市交通等痛點難點問題,重塑未來出行的體驗。